Canon,不朽名曲,不要告诉我是佳能相机,是音乐上的卡农。
卡农Canon(Kanon)—— 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
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带有一丝意大利式的,甜蜜宁静的忧伤。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所谓的"顽固音型主题" 反复出现28次,可是听者却能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是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在巴赫前一代中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
帕赫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帕赫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
约翰·帕赫贝尔,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帕赫贝尔的一生写了很多的教会音乐,因为他信奉当时新兴的路德教派,自然的也当了好几个教堂的风琴师。他著名作品包括众赞歌前奏曲七十八首、《D大调卡农与吉格》等。
据说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不知道能否找到他创作的hymn?!
用到卡农的其他不朽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巴赫-《五首卡农变奏曲》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
听卡农要知道这个故事才明白作者演奏时的意境,难怪卡农成为爱情的千古配音,原来前面1/3是"I",中间部分是"Love You",最后1/3是"Forever“。大家都知道卡农,但知道故事有多少呢?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又是如何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卡农背后的故事“:))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piece's composition are wholly unknown. Hans-Joachim Schulze, writing in 1985, suggested that the piece may have been composed for Johann Christoph Bach's wedding, on 23 October 1694, which Pachelbel attended. Johann Ambrosius Bach, Pachelbel, and other friends and family provided music for the occasion.[4] Johann Christoph Bach, the oldest brother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 was a pupil of Pachelbel. Another scholar, Charles E Brewer, investigated a variety of possible connections between Pachelbel's and Biber's published chamber music. 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Canon may have been composed as a kind of "answer" to a chaconne with canonic elements which Biber published as part of Partia III of Harmonia artificioso-ariosa. That would indicate that Pachelbel's piece can't be dated earlier than 1696 –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of Biber's collection.[5] Other versions are occasionally put forward, for example, suggesting the date of canon's composition as early as 1680.[6]
钢琴版:
吉他版:
郑成河: